新中国第一份外交文件
作者简介
张宏喜,1941年8月生于河南省民权县。
196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
1987-1989年,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参赞。
1989-1997年,任外交部领事副司长、司长。
1996-1997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1997-1999年,任中国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1999-2003年,任中国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
2003-2008年,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4-2007年,任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退休之余,笔耕不辍,常在各类书刊上发表文章。
1949年9月17日,周恩来在新政协筹备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代表常务委员会
作关于筹备工作报告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闭幕,决定次日举行开国大典。晚上在怀仁礼堂举行了庆祝第一届政协会议闭幕的盛大宴会。宴会后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主任周恩来召开最后一次筹委会会议,一一检查筹备情况。
最后周恩来讲话,在谈到外交工作时他说:“从现在起,中央外事组的工作任务完成了。从此,我们的外交部正式开始工作。请炳南同志注意:明天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将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大典结束后,你们要将《公告》再附上一个外交部由我签署的《公函》派专人送到各国驻北平、南京、上海的原官方代表或机构,通过他们将《公告》和《公函》转到其各国派遣国政府。散会后,你赶紧把《公告》的文稿拿去,把《公函》的文本最后敲定,做好准备。《公告》和《公函》要在开国大典前印好。这将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个对外的文件。你回去召开最后一次外事组会议,把中央批准的外交部领导成员宣布一下。现在我实在太忙,没有时间去主持这个会议,就委托你去开了。还有确定外交部办公地点,筹组外交部各级班子,招收工作人员的事情,你也要马上动手,不能等待。”
这里提到的王炳南,他的父亲王宝珊是军校毕业的军人,早年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1917年参加反对段祺瑞政府的陕西靖国军时就与杨虎城成为知己,并结拜为兄弟,长期担任杨虎城部队的高参。王炳南17岁加入共青团,18岁加入共产党。杨虎城十分喜爱王炳南,所以就出资供王炳南去日本、德国留学。
1936年中共通过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指示王炳南,要利用他父亲同杨虎城的关系,到杨的部队开展统战工作。于是,王炳南就携德国妻子王安娜回国到了杨虎城的身边。
不久便发生了西安事变,王炳南成为杨虎城、张学良之间的联系人员之一,成为杨、张与周恩来之间的沟通渠道之一,成为亲历这一重大历史事变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之一,为西安事变的成功发动和最终和平解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炳南社会关系广泛,活动能力强,所以就成为周恩来手下的一位重要帮手:1937年底在武汉担任中共代表团(对内为中共长江局)的国际宣传组长;1938年11月在重庆担任中共代表团(对内为中共南方局)的外事组组长、周恩来的上校秘书、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时的秘书;1946年5月中共代表团从重庆迁至南京,对内称为南京局,外事组改为外事委员会,周恩来为书记,廖承志、王炳南为副书记,王炳南兼秘书长和代表团发言人。
在南京,王炳南多次陪同周恩来或单独同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联系、交往和谈判。可以说王炳南是周恩来手下党内最早从事外交工作的先驱之一,是同美国谈判的老手。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和代表团成员王炳南(右)拜访美国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及夫人
王炳南是新成立的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副部长们都没来得及上任,王炳南就是全面负责人。他回到办公地御河桥2号,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那时这里是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办公大院,王炳南及原中央外事小组部分人员也在这里办公。
他召集开会布置了印制和送达《公告》《公函》的任务。派韩叙在北平、曹桂生去南京、上海送达新中国的第一份外交文件。他向两人特别交代: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包括务必保证信封上的名字与里面文件上的名字符合一致,不能把文件送错人;送交后一定要对方打收条,并口头交代请他们尽快转交派遣他们的国家政府,如对方拒绝接收则力争索取拒绝接收的书面回文;开国大典一结束就开始行动,以最快的速度和效率完成任务。
1949年10月1日2时,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毛泽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副主席宣布就职。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10月1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北京秋高气爽,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解放了的大地是那么欢乐,人们的内心是那么兴奋,天亮了,解放了,老百姓翻身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在国歌中升起国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54个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斗了28年。接着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向下滑动可浏览全部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自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政府背叛祖国,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战争以来,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况之中。幸赖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人民援助之下,为保卫祖国的领土主权,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争取人民的权利,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得以消灭反动军队,推翻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现在人民解放战争事业已取得基本的胜利,全国大多数人民业已获得解放。在此基础之上,由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业已集会,代表中国人民的意志,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叶剑英、何香凝、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吴玉章、徐向前、彭真、薄一波、聂荣臻、周恩来、董必武、赛福鼎、饶漱势、陈嘉庚、罗荣桓、邓子恢、乌兰夫、徐特立、蔡畅、刘格平、马寅初、陈云、康生、林枫、马叙伦、郭沫若、张云逸、邓小平、高崇民、沈钧儒、沈雁冰、陈叔通、司徒美堂、李锡九、黄炎培、蔡廷锴、习仲勋、彭泽民、张治中、傅作义、李烛尘、李章达、章伯钧、程潜、张奚若、陈铭枢、谭平山、张难先、柳亚子、张东荪、龙云为委员,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决定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与本日在首都就职,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互选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查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各项政府机关,推行各项政府工作。同时决议: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外交部的人员参加了开国大典。当人民解放军雄壮的队伍通过天安门以后,群众游行的队伍来了。人们太高兴了,特别是行进到天安门城楼前面时,抬头向着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高喊,蹦啊,跳啊,简直不愿意离开,所以游行队伍走得特别慢。当外交部同志游行完毕回到办公地时天已大黑了。
开国大典结束后,夜以继日工作的周恩来走下天安门没有回去休息,而是随即来到御河桥2号找王炳南。只见除王炳南等三人外,办公室冷冷清清,“人都到哪里去了?”他问。王炳南说:“到天安门参加开会还没有回来。”周恩来说:“《公告》和《公函》还没有送吧?是开会重要还是办外交重要?”王炳南见总理有些不高兴,连忙解释说:“没有想到这么晚大家还没有回来。不过文件印好了,笔墨都准备好了,请总理马力签署吧。我这就把送文件的同志马上找来。”
“除了签署公函外,我本来准备把你、主管科长、下面具体办事的同志一起找来谈谈,看来不行了。”周恩来说。“我今晚还有别的急事,等不了啦。你一个人马上带着要签署的文件跟我到办公室去签吧。”
中央人民政府虽已宣告成立,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但那时政务院还没有组建起来,直到10月20日才召集会议宣告政务院成立。可以想象当时周恩来该是何等忙碌,连那些后来由副总理、秘书长、甚至是下面工作人员办理的事情,都不能不由他亲历亲为,这就是他为什么在开国大典之后来御河桥2号找王炳南的原因。
从周恩来担任总理的第一天起,他就是自然而然地完全按人民公仆来行事的。10月21日,他把政务院工作人员主要是秘书、警卫、行政人员共95人召集起来讲话,说:“人民的国家、人民的政府刚刚建立,我们要在革命秩序里创造新的社会。所以我们要改革,要创造,不要因循守旧,不要只作‘循吏’。中南海是过去的封建皇帝待的地方,在这个黄圈圈里都是穿黄马褂的人,是个与人民隔绝又统治百姓的禁城。现在解放了,我们在中南海工作,就要打破往日的‘黄圈圈’,与人民同命运、共呼吸,当真正的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
王炳南赶紧随着周恩来来到总理在北京饭店的临时办公室。
“赶快拿来。”周恩来一边坐到办公桌里面的椅子上,一边说。
王炳南连忙把一叠文件放到周恩来的办公桌上。
“小鹏,把茅台给炳南同志斟上。”周恩来一边打开文件一边对秘书说,“炳南同志,你们外事组的同志,从今天起就是外交部的同志了,都辛苦了,特别是你,我现在用杯茅台向你和你的同事们表示一下慰问。”
王炳南十分了解周恩来与茅台的关系。他更清楚,周恩来现在身边的这几瓶茅台可是来之不易,这当儿拿出来给下面的同志喝,非同寻常。这时他看到周总理的情绪非常好,可不是,开国大典非常成功,到现在为止开国头一天过得非常好非常顺利,周恩来能不高兴吗?谁不高兴啊,王炳南心里想。这是我们送第一份外交文件这件事有点使周总理不完全满意,这使王炳南感到惭愧。
“茅台!”王炳南转惭愧为高兴,大为惊喜地呼道。“听着这名字就流口水。谢谢副主席,不,总理。”看到总理刚才在御河桥时那种不高兴的表情已经一扫而空,现在请他喝茅台,王炳南兴奋至极,一面说,一面毫不客气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一杯茅台下肚,王炳南这些天日夜工作所积累的劳累一扫而光。
“再斟两杯。”周恩来对秘书说,他看着王炳南喝茅台的那种馋劲儿,笑了。
“文件印得不错,纸张很好,格式很好,字体也还可以,很难搞得比这更好了。现在的条件还不行,时间又这么急,难为你们了。”周恩来便看文件边说。
文件的内容是他极为熟悉的,连文字他都能背下来,但还是一字一句地再仔仔细细看了两遍。他看完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的《公告》后,再看以他的名义发布的《公函》,只见上等的洁白红格宣纸上竖印着这样的文字:
【向下滑动可浏览全部文字】
公函
迳启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已在本日发表了公告。我现在将这个公告随函送达阁下,希为转交贵国政府。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需要的。
此致
先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部长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于北京
这就是以他的外交部长名义所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份外交文件。他现在就要一份一份地签署。周恩来拿起毛笔,蘸蘸墨,然后在外交部部长后面签上了“周恩来”三个字。第一份签好后,他拿起来看了一番,摇摇头,不满意,把这一份放到了一旁,似乎不打算用的样子。
“总共印了多少份?”周恩来问。
“共60份,外国原驻华外交机构在北京的有8家,南京的11家,上海的31家,多印10份备用。”
“好,多印几份备用好。”
周恩来边说边拿起第二份《公函》,他挺挺胸,静静地呼吸几次,蘸上墨,然后挥笔而就,苍劲有力、熠熠生辉的手写“周恩来”三字就跃然纸上。他细细地反复观看了一阵,认为可以,就接着签下去。
王炳南在一旁屏着呼吸盯着周恩来专心致志地一字一字、一份一份地签名。他对周恩来的字体太熟悉了,但从没有看到周恩来像今天这样认真地运笔,写出的字是这样的漂亮,这样的令人震撼。为了这个签名我们党奋斗了28年,牺牲了无数烈士,周恩来自己也几次差一点牺牲。周恩来是用他的心、他的心血、他51岁的全部生命,还有他的无数牺牲了的和活下来的战友的嘱托写出了这三个字。
《新中国外交创始人、奠基者——周恩来》
识别图中二维码可进入“外交官说事儿”微店自行选购
- end -
作者 | 张宏喜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老江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